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,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,公辦都更、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?

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

延伸閱讀:自辦都更大小事:流程、優勢、條件、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

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,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,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
關鍵要素一:公平性
首先,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、公正的過程,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,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,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,都能受益,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,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,且提供適當的賠償。

關鍵要素二:透明度
其次,透明度是關鍵,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、詳細的資訊,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。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,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。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,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。

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,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,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,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
自辦都更的召集人,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、協助,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,如上述居民的人權、整體規劃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度未被重視,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,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,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…

#廖福特 #人權博士 #民進黨 #都更 #中央研究院 #基泰 #人權 #臺北市 #蔣萬安 #都市更新 #政府 #合建 #合作興建意向書 #地主
原文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&id=100001053941127

第一封陳情書: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第二封陳情書: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/社區更好的事,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,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,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。

 

天氣灰蒙蒙的,飄落著幾滴小雨,微風拂過,雖是初夏,卻有些冷。大概只有這樣的天氣,才能將我這個極盡貪玩之人,留在家里,享受寂寞和清靜。 回想這幾年,除了寫寫毛筆字,我竟然很少讀過幾本完整的書。作為一名老師,我經常給同學們講,要勤篤行,真善美;要多讀書,讀好書;要啟迪心靈,涵養心智。但自己連幾本書都未能做到精讀,多虧學校有報刊,桌子上還有一部電腦,心靈的窗戶還未完全關閉。今天,聽著夏天的雨聲,好不容易靜下來,陡然有一種負罪感,特別是看著書架上母親的照片,更覺無地自容。自己年過半百,仍然戰勝不了自己這個強大的敵人,還經常需要母親的叮囑、監督和看管。 雨還在下著,此時此刻,想著母親孤身一人,獨守老家,心里之酸楚,無以言表,淚水潸然。母親在崎嶇坎坷的山路上走了一輩子,為家庭生活,為兒女成長,她與父親一道,兢兢業業,克勤克儉,硬是將一個窮家支撐到今天,我們不僅有飯吃、有衣穿、有書讀,而且一個個走上工作崗位,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擔當!老父親任勞任怨,耕耘不息,鐵骨錚錚;老母親忍辱負重,寬宏大度,剛柔相濟。我們姊妹都是有些個性的,一旦犟起來,三頭牛都拉不回。每當關鍵時刻,母親猶如一縷柔和的春風,及時化解我們心底盤繞的糾結。母親啥都懂,又啥都不懂,外祖父生前告訴我,你母親雖然沒念過書,但腦子開著呢!老母親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,一輩子謹小慎微,膽小怕事,一生只學會了忍耐、退讓和寬容。但她心底間也是有些骨氣的,對生活滿懷期待,對子女充滿期望。無奈我們做兒女的,讓她失望的多,高興的少。今天,在遙隔幾百里的蘭州,向她老人家致歉,道一聲珍重! 大自然的運行軌跡,本來就是在重復和前行中推進的,人也經常在反復地思考和勞作著,但很難在干有所樂、干有所悟、干有所值三者之間做到兼容統一!自古有多少圣賢,留了多少古訓,被多少人背得朗朗上口,但并未收到最佳的教育和引導效果,這也是人生之常態。 我至少有三年沒有蝸居在家,認真做過這樣的思考了。父母親的生活態度告訴我,人生猶如書法,或高低錯落,或嫻靜秀整,或豪縱欹斜。但只要勤勉努力,持續前行,最終都會在不同的階段做到寬博毓秀,逼近或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。 >>>更多美文:隨筆美文

都說年味越來越淡,但是,我心里,貯存著絲絲縷縷的記憶。隨著年輪延伸,愈發醇香。 我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,人到中年,對過年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感悟。從什么時候起,開始懼怕過年了?我說不清。或許已有很多年了。作為一個普通人,一年到頭忙忙碌碌,想有所成卻終究難以達成,面對父母蒼老的面容時,心底便會泛出許多慚色來。父親常說,子不嫌母丑,母不怨子貧。一年到頭,只要一家人合圍一起,其樂融融吃餐年夜飯,就比什么都好了。 我更是一年又一年地在父母的寬慰下,修復過往創傷,鼓起新的勇氣,小聚幾天后,又回到打拼的城市,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…… 每年都要帶著妻子女兒回到家鄉那個偏僻的山村里去。那里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,是家,有著父母殷切期盼的目光,有著我熟悉的父老鄉親,盡管那些熟悉的面容一年年在減少。 似乎年年如是,父母與我交流的首要話題,是趕了這么遠的路,可餓了,要不要先打個雞蛋充充肚子?再接著,便會和我說說村里的人,誰誰走了,沒能趕上過年就走了。父母說話的時候,一種滄桑和遲暮不時地向我涌來。他們不愿意問我的工作,或許不愿意讓我憶起過往的艱難和辛酸。然后就會說,今年的豬膘長得快,殺了多少肉之類的。回去的時候,挑幾塊,天要太熱就擱冰箱里,不然就變味了……在他們的眼中,我還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,永遠都是。把鞋穿反,把襪子穿反,整個身子打雪仗弄得潮濕,母親按著在爐邊烤,端著碗還在跑,最后摔一跤把碗打碎……母親跑過來,先看我有沒有磕破皮,然后說一句“歲歲(碎碎)平安”。 物質的匱乏,讓一個年充滿了期待。我在想,父母年輕的時候,是否也會因為拮據的生活而對過年充滿恐懼。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一個豬頭過一個年的日子。肉都賣給了公社的肉鋪,換了錢買來米面,一年365天,日子長著哩,得慢慢過。即便現在,我亦不能完全揣摩父母當時的心境。或者,他們什么都沒有,過年嘛,過就是了,還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?但這樣的日子,畢竟無法普通。該有的儀式是一個不能少的。臘八時要清掃屋宇,小年時祭灶、送灶,正月十五再“接灶”,把灶神接回來。送也好,接也罷,必焚香、擺上祭品、燃放鞭炮。母親虔誠地做著這一切,守護著心中的圖騰和希冀。 臨近春節的幾天和正月上,還要為爺爺奶奶分歲、開歲。家中幾個兒子,就提前幾天開始,在三十晚前完成分歲儀式。按長幼順序,父親和叔叔們把長輩請到自己的家里吃上一天飯,包上紅紙包,祝愿長者健康長壽。過了大年初一,再次請上長輩吃上一天飯,是為開歲。意為新的一年開始了。 母親只上過一年小學,等于沒讀過書,但她卻嚴格虔誠地恪守著年俗的大小儀式,因為她的心中有著敬畏。 另一個就是三十晚上的“擦屁股”。這屁股就是嘴。小孩子會亂說話,要是在第二天——大年初一說了不該說的得罪人的話,那會被人指責沒教養。吃過年夜飯,母親會偷偷地揣上一張草紙,趁我們兄妹三人不注意時,一把拽住就往嘴上擦去。那紙過于粗糙,擦在臉上絲絲生疼。這時候的母親全然不顧我們的感受,力用得大。她要擦去我們口中不合時宜的話語,好好地過上一個年。母親只能靠偷襲完成這一艱巨儀式。兄妹中,往往一人上當了,另兩個就會像小兔子一樣逃遁。我們大抵逃脫不了在母親心中這一莊嚴的儀式。現在想想,這些殘存心中的記憶,倒成了回不去的年味了。 過了年,父親就過了古稀。母親小上父親4歲,卻已銀發盈頭。母親說,像你外婆,頭發白得早。前幾年,母親過年前要染上一次發,現在覺得白發挺好的。我也覺得挺好的。 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。有家就有守望和溫暖。一縷炊煙,幾聲嘮叨,就有訴說不完的年味。 年味原本就這么簡單。 >>>更多美文:優美散文

昨晚,我非常高興,直到十一點的時候都沒有睡著,而且整夜難眠。 平時早晨的時候,我每天起床都迷迷糊糊的,光起個床都得用20分鐘,吃飯時,一會摳摳手,一會兒在那里愣神,所以每天早上,都得將近40分鐘才出門。而今天早晨,我只用了不到20分鐘,就把一切早上該干的事情做完了。一進學校,我便以最快的速度走向了教室,到了教室,我趕忙把書包放下,一聽老師下令,我便跑向了崗位……一聽國歌響起,我快步走向操場,聽了我們班同學的演講,真是完美無缺啊! 第一節課下課時,二年級就像炸開了的鍋一樣,每位同學怎么攔、怎么勸說都管不住,特別是有幾位同學,我去勸導他們時,他們非常不講道理,對我不理不睬的,而且還瞪了我幾眼。當時,我非常想上去踹他一腳,但是又不得不忍著。第二節課下課時,因為有老師在那看管著,所以二年級暫時平靜了一些。 第三節課下課后,因為沒有老師看管,所以立刻變得和第一節課下課時一樣了,我心想,這些小屁孩,管不住還不如不管呢,哼,有什么了不起的。 從昨晚到現在我的心情變化多端,一會兒開心,一會兒生氣。今天一天雖然很累,但是疲憊的感覺很快就被開心和自豪趕跑了。 人生中,許多的“第一次”的經歷,難忘而寶貴,無論是苦還是甜,都為人生留下烙印,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詩篇。 >>>更多美文:隨感

FFG15cEFE15VE

 
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86dp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